以下新聞轉至自由時報:

 

2016-03-04

 

記者謝佳君/台北報導

 

大四男學生年紀輕輕就有髮際線越來越高的問題,嘴上雖說不在意,但經常宅在家不出門,出門也一定要戴帽子,媽媽也透露,髮量問題似乎影響兒子至今未交過女朋友,最後仍求助醫師。

羅丹診所醫師楊名權指出,國內約3成男性有雄性禿的困擾,且根據診所調查,逾5成女性最在意男性禿頭,其次依序是臉部痘疤、身材過胖、身高太矮及啤酒肚;就連男性也近半數自認女生最在意自己「頂上無毛」,凸顯禿頭不但影響外型魅力,也影響人際自信心。

醫師指出,男性掉髮約5成是單純「雄性禿掉髮」,2成是「壓力型掉髮」,3成則是雄性禿和壓力型兼具的「混合性掉髮」。

一般來說,正常人頭髮生長期是3年,之後進入半年休眠期,而且只有一成頭髮處於休眠期,每天則約掉100至200根頭髮;不過遺傳的雄性禿會在男性進入青春期、男性荷爾蒙大量分泌後,生長週期漸縮短,休眠期越長,導致頭髮越來越細、逐漸凋零,而且大多從頭頂中間開始掉髮。

壓力型掉髮則多為「M型禿」,起因自壓力太大,加上情緒長期緊繃、睡眠不足,30歲後額頭兩側髮際的毛囊逐漸萎縮,導致髮線後退。

楊名權表示,民眾可以透過觀察前額髮線是否上移、兩側額角髮線往上縮、頭髮正上方或髮旋部分的頭髮越來越稀疏、及新長出來的頭髮越來越細柔等,檢測是否有雄性禿。

平常則應維持充足睡眠、不抽菸、減輕壓力、避免偏食及多攝取藻類等矽含量多的食物來保養頭髮;若毛囊只是生病,則可吃藥、擦抹生髮水或進行低能量雷射照射來促進頭髮生長。不過毛囊若已萎縮死亡,則須植髮來增加髮量,目前有傳統的切頭皮手術、人工抽取毛囊及機器人抽取毛囊植髮等。

 

600_313  

arrow
arrow

    iRestore As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